[deco] 你的臉書時光…我的微型記憶庫…
Posted on | 三月 4, 2011 | No Comments | 瀏覽:4,427
實體與虛擬二合一的微型記憶庫,影音引用自網路
[文:坤海]我們每天在網路上瀏覽我們倒了一地的圖像世界,這些波光淋漓的生命片刻….稍縱即逝……今日恰洽搜尋到一枚臉書好友分享的youtube影音,赫然發現這絕對是有一個有趣的方式可以留住這些片刻時光,甚至比想像的更多更多,結合實體與虛擬社群交流與分享的精神,讓你我彼此都不經意留了一小部份在其他好友或是過客身上………….。
雖說這製作方式一點都不時尚,但這點子出自芝加哥The Resin Man團隊, 他們的官網我一直連不進去,在他的臉書上似乎可以下單購買喔,他們將會從你臉書把影像抓下來,以手工製作的「磁磚小畫片」將可以拯救你的生活圖像遠離它們身處失重狀態的的數位世界。他們將轉化為有形的藝術作品,「你可以欣賞美好回憶到永遠!」他們這麼寫著。
簡略製作過程如下,每個 Facebook圖片被裁減安裝在3“×2.5“白樺木樁上(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替換),然後用樹脂宛如厚外套一般密封著,創造一個圓滑…光澤…的外皮保護著您的照片。在這個我稱之為「臉書磚」的玩意拼湊後個個都是靈活靈現的。他們小到足以隨身攜帶,幾乎無處不在,就像每日打開電腦去瀏覽它們一般。他們集結或單獨看起來都很棒,你甚至可以將這一片片的「臉書磚」跟你的朋友分享與交換,讓這片臉書磚牆不斷地累積發展下去。
當然還有其他衍生的創意內容,可見他們張貼於vimeo的影片http://vimeo.com/19455098,跟大家分享今日的小小新發現。
Tags: @hai > ahaichen > facebook > Making Facebook Tiles by The Resin Man > The Resin Man > 坤海 > 微型記憶庫 > 德力設計 > 白樺木樁 > 臉書 > 阿海 > 陳坤海 > 馬賽克磚
[before & after] 變身前後的新板特區画世紀住家案
Posted on | 三月 1, 2011 | No Comments | 瀏覽:5,613
從客廳望向玄關,拉長玄關的縱深,另闢一個大型儲物間,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大型物件的收納。圖片引用自「板橋新板特區画世紀住家案」,更多變身後畫面可看這裡。
[文:宏彰] 據我所知,板橋新板特區的「画世紀」跟「國家世紀館」屬於同一個建商所興建,因此在格局配置上有些近似,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比較這兩組個案「画世紀」與「國家世紀館」。
這是一戶新成屋,屋主購入此宅時未能來得及搭上建商的「變更時機」,原則上這是一個只要把傢具搬進具就可以入住的房子(衛浴空間除外),但是…….這不是屋主夢想中的家居環境……..。當我們與屋主相遇彼此洽談規劃設計時,設計團隊為了同時兼顧屋主偏愛的「風格取向」以及「實際需求」,特別將此戶的兩堵隔牆拆除,一堵是位於餐廳與廚房之間,改以吧台與電器櫃相區隔,另一堵是位於次臥與客廳間,改以玻璃與拉門形式,保留穿透性空間的優點並兼顧了空間使用上的隱密性。
其實,個人並沒那麼愛這類before& after的方式去切入解析空間,但是我發現網友對這類文章反應最大,所以我們決定增闢這個單元,試圖更完整呈現空間的「過去」「現在」與「未來」。然而,我認為這類型的介紹方式如未能審慎處理,很容易讓人們只看見了「開始」與「結束」,人們很容易變得過於「結果論」而忽略了「過程」的來龍去脈,「過程」常常是一道思考的「軌跡」,從不同的脈絡去歸納…下判斷…作決策,所有的設計原則與工法運用,大多是集合了所謂「天時」「地利」「人和」各方面條件下的…加…減…乘…除…所得到的成果。
再者,我相信,空間變身的目的不光只是「實現夢想家居」,最好的狀態是得以藉由不同設計手法的運用「彰顯空間特性與屋主特質」,因為那才是真正的量身打造,不知大家覺得如何?
Tags: housefun > searchhome > 住家設計 > 室內裝修 > 室內裝潢 > 室內設計 > 居家設計 > 德力設計 > 新板特區 > 画世紀 > 畫世紀 > 空間設計 > 裝修 > 裝潢 > 裝潢家 > 設計家 > 設計工程 > 設計規劃 > 許宏彰
[deco] 影中人人全家福
Posted on | 二月 27, 2011 | 1 Comment | 瀏覽:4,647
圖片引用自板橋國家世紀館住家案
[文:宏彰]和板橋國家世紀館的屋主多次交涉討論未來新家面貌時,腦子竟飄過一個這樣的念頭—希望可以在「打開以後的書房」裡懸掛一幅迥異以往的全家福,這樣的靈感出自多年前入住香港迪士尼飯店的旅遊經驗。為此,我們特別又走訪一回香港,其實主要是觀摩「香港的W飯店」,然後順便繞過去了香港迪士尼一趟,完成這樣的想法。我們特別將屋主一家三口的側面特寫數位寫真列印出來帶了過去,延請迪士尼現場的工匠剪出一家三口的側面剪影,再搭上現場販售的橢圓相框,便大功告成了。完成一個人像剪影價格並不貴,只是來回香港多一份來回機票與八達通的票罷了。
過去,台北有多位街頭剪影師傅,諸如嘈雜的西門町與靜謐的植物園,甚至是小朋友最愛的動物園都有他們的蹤跡,經過他們的巧手一剪,輕輕鬆鬆簡簡單單的「人像剪影」馬上活靈活現於眼前,但是這幾年我的印象中只剩西門町那一位師傅了,其他人都跑去哪裡了?
如果你也想在家掛一幅「影中人人全家福」,可就近請這位常常出沒西門町的師傅幫忙,聽說一人一百元,不含框。當然,你也可已自己試試手技,讓時間留在你最開心的那一刻。
Read more
[before & after] 變身前後的蝶舞行館住家案
Posted on | 二月 15, 2011 | 2 Comments | 瀏覽:9,561
窗簾盒內藏有光源,這樣的的設計不僅讓空間有挑高的感覺,入夜後也讓窗簾更有飄逸的效果。圖片引用自「蝶舞行館住家案」
[文:宏彰] 這是一戶位於內湖的新成屋,根據屋主表示,兩夫妻洽談了多位設計師,最後才決議交由德力設計團隊抓刀。但根據屋主的多項背景條件,諸如個人特質…家庭人口…施工時程…的多種因素考量下,這一戶其實「動」的並不多。設計團隊僅僅掌握了幾個大重點,讓整個空間在美學上…在機能上…都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。
屋主是虔誠的佛教徒,因此這樣的個人信念反應在生活上,「簡單的」…「人文的」…「質樸的」…「舒適的」…「安靜的」空間特質,最能映照出屋主的內在期待與特質,因此設計團隊運用穿透原則進行配置的重整,首先是打掉兩堵牆,讓書房與客廳中間以玻璃區隔,兩個空間得以可以遙相呼應,如此也讓廚房與餐廳,藉由吧台串連這一整個區塊的膳食空間。
材質的選用也是關鍵之一,設計團隊以型塑出安靜而穩定的氛圍為前提進行材質配搭設計。不過,鍾情於木質地板的屋主堅持全室採用木地板,但為了讓空間更有層次,讓戶外與室內之間多一份情緒上的轉換,設計團隊在玄關地板與吧台下方局部採用了河床石,讓空間更有層次也更具焦點。
吧台不僅位於此家的「中心點」,更是聯繫家庭成員最重要的「核心」,在全室的木地板下,局部變化材質以強化視覺焦點,藉由材質的變化去襯托出核心的家庭價值,因為「一個溫暖且靜心的空間」正是我們所期待烘托出的情境與氛圍。
其次,務實派的屋主對於「收納」也相當重視,這部份可直接透過現場的紀錄畫面即可理解設計團隊的用心,我想,容我在此省略。
請注意,電視櫃上方盡可能的無邊界設計,化解掉飛必要的稜稜角角,如此可讓空間更形開闊。圖片引用自「蝶舞行館住家案」 Read more
Tags: housefun > searchhome > 住家設計 > 內湖蝶舞行館 > 室內裝修 > 室內裝潢 > 室內設計 > 居家設計 > 德力設計 > 空間設計 > 蝶舞行館 > 裝修 > 裝潢 > 裝潢家 > 設計家 > 設計工程 > 設計規劃 > 許宏彰
[press] 美化家庭|空間大改造特輯|no.18
Posted on | 二月 12, 2011 | No Comments | 瀏覽:7,178
[文:小編] 美化家庭雜誌旗下另一刊「空間大改造before & after特輯」常常介紹由不同設計師所抓刀的個案,並且以編輯技巧圖文分析呈現變身前後的成果,同時也表現不同空間的特性與改造重點。我常常在思考「空間的改變」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麼?其實我一直相信運用不同的設計技巧與工法,所能改變的其實有限,最最關鍵的是「人心」是「人性」,唯有當人們願意重新思考生活模式的各種新可能,甚至是重新審視自我的生命態度,這才是成功的關鍵。那樣的改變將不只是「房子」不只是「空間」而已,而是藉由這個契機去面對自我慾望的呈現,怎樣的配置規劃才是真實而有效的收納設計,這些每一個過程將會歷經不斷的「取捨」,才能成就最最徹底的「大改造」。但是,這個過程的一部份,也就是最關鍵的部份,設計師在此只能提出專業上的建議與作法,而那些直指人心的改變其實決定權在屋主身上,這一切取決於屋主的覺醒程度。你覺得呢?
我們是不是也試著自問「你為什麼想改變?」「你想改變的什麼?」「你希望得到哪樣的結果?」我一直相信,改變不是「結果」論,最寶貴的其實是在「過程」,那些艱難的取捨與決定。如果這部份想通了,你自然不會曲解此回封面所下的大標….否則這樣的標題其實下得似乎太誇張了些。
以下截取部份報導內容,此回介紹的空間是「山妍四季住家案」,更多個案的施工前後介紹可以看這裡。 Read more

Tags: before & after > 住家設計 > 內湖山妍四季住家案 > 室內裝修 > 室內裝璜 > 室內設計 > 家居設計 > 居家設計 > 山妍四季住家案 > 工程監造 > 空間大改造 > 空間設計 > 美化家庭 > 設計規劃